当前位置:醉红妆>历史军事>臣本布衣,穿越就领俩媳妇>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方位碾压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方位碾压(1 / 2)

在场的全是人精。

哪怕是立功心切的崔玺,此时也意识到,陛下的态度与他设想的有出入。

他只当是陛下认为限酒令不宜推行到整个剑南道,引起百姓恐慌,根本没往其他方面想。

以为胜券在握的崔玺,颇为得意地扫了眼宋尚书后,并未再发言。

“爱卿们无话可说?”

李九鼎面上不显,心中甚是满意。

看来吴家的手伸得还不算太长,这群朝臣不全是只认钱不认人的酒囊饭袋。

就在他这么想时,年过花甲的刑部尚书,忽然站起来。

“陛下,老臣对限酒令一事,倒无反对之意。”

开口先表明立场?这是要支持吴家?

李九鼎微讶:朕可没听过刑部尚书与吴家有勾结!

剩下的朝臣们更是大吃一惊。

刑部老尚书是前朝旧臣,由于直言进谏,还被前朝皇帝刺了个洞穿,险些一命呜乎。

因其性格刚直不阿,再加上素有民望,哪怕大常建朝,依旧得以重用。

平时刑部老尚书只管公正办事,还从未参与过派系之争,或是替哪个家族说过好话。

一时间,胜券在握的崔玺慌了神。

如果老尚书替吴家说话,引起了陛下的反感,可能会过犹不及。

他只能希望老尚书是从天下万民的立场出发劝谏陛下,助力自己。

老尚书像是听到了崔玺的心声似的,缓慢而沉稳地开口。

“酒水虽是消遣之物,但它还能疗伤,前段时间,臣一位在旌阳行医的老友,曾写信说过一个奇事,便是用酒水来退热。”

“臣认为益州崔郡丞推行限酒令,是为了防止酿酒造成粮价波动,而非限制饮酒用酒,更非限制酿酒,各位大人觉得呢?”

不愧是执掌刑部的老尚书,懂得拿捏各方。

一番话下来,就把里头的弯弯绕绕说了个清清楚楚。

利用酒水可以退热的新作用,把崔玺想刹住饮酒之风的想法,完全推翻。

偏偏他没有反驳任何人的想法,还替崔衍一刀切的莽撞行为开脱。

崔玺张了张嘴,硬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,只能附和着点了点头,同时暗中反思自己的行为:确实过激了。

宋尚书同样沉默以对:尽管徽之信中写了剑南道粮食危机可以解决,但天下各地总有灾祸发生,囤粮致以民用,推行限酒令,减少饮酒浪费,提升人口增长,确实也有可取之处。

李九鼎见朝臣们彻底地冷静下来,知道火上浇油的大势已去,心中对于爱卿们的表现还算满意。

他便话锋一转,对着老尚书问:“爱卿方才说,酒水能退热?”

“寻常酒水自然是不能,效果也不好,唯有烈酒具有奇效……”

老尚书把李苍术提起过的趣事,转述给陛下。

同时不忘记将以烈酒退热的禁忌一并说了。

他知道,陛下事后定会让太医院验证,接着推广至民间,这也是老友特意给他写信相告的原因所在。

话到最后,老尚书不忘记替第一个发现此事的人表功。

“说起来,以烈酒退热的方法,还是这位酿制出重碧酒的林童生,为了救他重伤的小舅子想出来的。”

崔玺正津津有味地听着新奇的医学小故事,哪里想得到,行事公平公正的老尚书,居然会突然替林羽说话。

由于惊讶,他嘴巴微张,刚想插话,却听到陛下哈哈大笑起来。

“旌阳的林羽可真是一个奇人,朕只当他对政事有先知灼见,没想到还懂得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学问。”

陛下竟又在夸赞林羽?!

崔玺这回闭上嘴巴,只敢听不敢再说,总觉得事情不太对劲。

事实证明他的直觉是正确的。

李九鼎早在前往石林村调查的皇家侍卫那里,听说过烈酒退热之事,再加上判定的郎中,乃是李苍术。

李苍术当年行医时,还曾救治过他,对于此人的话,他没有半点怀疑,只是他没想到,老尚书会当众提出这件事,替林羽开口说话。

“陛下,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这万里路并非指走马观花走过多少风景,而是增长了多少见识,林童生此子年纪虽小,但心思敏锐、见识独到,他日必成大器。”

这才是老尚书哪怕被陛下怀疑失之偏颇,也要替重碧酒正名的原因所在。

“臣的老友,还送了臣两坛重碧酒,臣喝过了,甚好,除了酒好,出酒率也是极高。”

“臣听说重碧酒是五种粮食酿成,再高能有多高?”

憋了一肚子话的崔玺,终于找到一个对事不对人的机会,积极发言。

“贡酒吴伶醉白使用两种杂粮,酿制出的三碗必倒酒,出酒率仅有十之二三,粮食越混杂,消耗不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