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醉红妆>历史军事>臣本布衣,穿越就领俩媳妇> 第三百二十一章 青睐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二十一章 青睐(1 / 2)

唐知涣挪步过来,压低声音说道:“林先生,这个字与下官的一封奏折批文里的字,不说一模一样,但笔迹走向相同,只是你的更加潦草而已,说明写字的人并未拿它当成是公事对待,你可懂我的意思?”

“……”

林羽懂了。

但他没想到,自己原来如此出众,竟让当朝皇帝青睐有加。

按照时间来推算,恢复功名时,皇帝还不知晓新农具的事情,这份青睐来源于何处,仔细想想,还让人心惊肉跳的。

“林先生前途无量,万望珍惜,日后有何用得着我的地方,尽管开口。”

唐知涣拱手一拜,颇有种拜山头的即视感。

林羽从容地受了这一礼,二人四目相对,默契一笑。

不论二人未来发展如何,曾在旌阳共患难,日后还要因为新农具同富贵,在别人眼里已经是盟友了。

既然如此,何不大大方方地戳破这层窗户纸呢?

“唐大人一路舟车劳顿,去家里坐坐再走吧?”

“不了不了……”

“我有件好东西要给大人看。”

林羽特意在“好东西”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,让唐知涣不由得想起当初他见到新农具时的场景,心中一震。

不会吧不会吧?

不会他才刚向林先生表了态,林先生又要送他一个功劳吧?

“唐大人,陛下如此重视人才的态度,说明大常未来寒门甚至布衣之中,能够出现许多贵子,农事乃立国之本,学事乃立人之本,我的这件好东西,是我小舅子光儿炼制出来的,可助大人更好地响应陛下未来在文坛教育上的安排。”

“那我定要好好观瞻观瞻!”

得知自己猜测无误,唐知涣嘴角快要咧到耳后根去了。

半辈子碌碌无为,换来遇见林先生,这是他此生莫大的福气。

“大人,请。”

“林先生先请,陈公子,你也请。”

陈光儿看着倍受县令大人尊敬的姐夫,心中既忐忑又骄傲,身板挺得比以前更直了。

但同样,他也有了新的压力。

他要好好努力,不然的话,可能要落后于姐夫给姐姐挣诰命了!

只用了不到一刻钟,林羽就让唐知涣明白了何为活字印刷术。

不同于陈光儿的认知局限,唐知涣得知印刷书籍,可以降低书籍价格,提高书籍产出时,马上意识到,他立功的机会又来了。

陛下正准备招揽寒门和平民之间产出的人才,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,就真是顺应天时了!

“林先生可要将印刷之术上报给朝廷?”

唐知涣想到了举荐之功。

林羽却是婉言谢绝了这个提议,并提醒唐知涣:“我没记错的话,皇室之中并无造纸和相关的产业,就算是工部也从不涉及这种机密产业,上报给朝廷是何下场,大人比我清楚。”

造纸术全都集中在像崔氏宋氏这样的名门望族手里,就算宋氏是忠君爱国的清流,却也不敢成为进献造纸术的一枝独秀,变成望族们的众矢之的。

而印刷术一旦上报给朝廷,极有可能被名门望族以进献朝廷为由,实际暗中瓜分争夺过去。

它们可不像商贾之流吴家,还讲究一个竞争。

在朝廷之上掌握话语权的它们,只需要一个“我想要”的理由,足以抢夺一切资源。

“先生说得对,是我鲁莽了。”

唐知涣知错就改,但同样不解。

既不能向朝廷上报此事,那便是不需要官府的力量,林先生为何要请他来观瞻此物?

就是为了让他长长见识吗?

“大人心系贫寒学子,重视农业发展与民间教育,旌阳当地商绅倍受感动,特捐建几所村学,并为村学捐献启蒙书籍数百本。”

此话一出。

唐知涣和陈光儿双眼皆是一亮。

妙啊!

这样既能给当地官员增加实绩,还能为捐建村学的商绅获得美名,最重要的是,借助这个机会,直接让旌阳全县得知了印刷书籍一事。

在最短的时间里,把印刷书籍的事广而告之。

再加上印刷书籍价格低廉,搏得美名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广大学子的拥护,等到名门望族知道后,想要巧取豪夺也得掂量掂量,薄利多销挣的这些钱,够不够抵挡得住遭到天下学子耻笑的利益。

“能够给县衙增光添彩的事,本官立即就去办,正好石林村的村学建起来了,一会儿本官就去题一笔字,把消息传出去,看看还有哪些大方的商绅愿意捐建村学,如此善举,必能载入县志。”

一所村学盖起来,简陋些的才十余两银子。

花十余两银子在商绅当地的家乡搏得一个好名声,还有“冤大头”捐了贵重的书籍,想要写进县志的商绅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