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醉红妆>历史军事>远去的风筝> 第四百一十章,胜利的消息,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一十章,胜利的消息,(1 / 3)

陈济棠在家里听见广播里传出的声音,一下子眼泪都流出来了,心里很是激动,韩勇没有忘记他,羊城的老百姓没有忘记他,华夏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他,而他陈济棠也没有给羊城的老百姓带来什么。这次解放粤省的战斗自己也没有参加,实在是太惭愧。这次自己一定要好好工作,来报答粤省的老百姓。陈济棠在暗暗的下定决心。

袁辑贞动人的声音再次传出。

“羊城的老百姓,你们的新市长,杨启明先生即将上任,杨启明先生从1934年开始就致力于粤省老百姓温饱问题,并想办法解决,在他就任的梅县,河源,等地,哪里的老百姓已经解决温饱问题,在迎接华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,杨启明先生捐钱,捐物,四方呼救,团结抗日。我们相信杨启明先生会带领我们羊城的老百姓,快速的解决贫困,解决温饱,让我们的羊城走上一个新台阶。”

“粤省已经解放,但是小日本一点不会甘心,我们要紧紧团结在陈济棠将军,韩勇将军,余汉谋将军周围,扩军备战,坚决打击日本小鬼子,砍断小日本的爪牙,华夏还有很多的省份给小日本占领,我们希望陈济棠将军,韩勇将军带领我们粤省的好儿郎,赶走日本侵略者。解放全华夏。”

韩勇在自己的家里对着自己的妹妹说道“小妹,这段时间的锻炼。你想做些什么工作。”

“我想进特勤队,我想成为兵王,我想成为于明大哥那样的人”韩静萍对着韩勇说道;

“特勤队是很辛苦的,你要自己想明白,不要受不了就回来,那就是逃兵,还有你去师傅哪里去问问师傅,在向俩位师傅讨教一番,看看能不能达到进特勤队的要求,师傅他们老了,你要多带一些营养品过去看看他们,也替我尽尽孝道。”

大战胜利,带来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,但民众也深知大战的残酷,都到了十一月底了,南方大学依然还不能正常上课,大量教室被用来安置伤员,部分物资已经有些紧张,前段时间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,只是一些慰问而已,如今韩勇请求他们帮省府渡过难关,顿时响应声高涨。

如何帮?民众没有头绪,不过省府很快发布了公告,杨启明提出希望民众协助做的几件事,第一,羊城将实行生活必需品定量供应制度,为期一年,她请民众理解和配合,不要恐慌和骚乱,并监督是否有人趁机囤积物资,一旦发现,可就近向警察所举报。

第二,鉴于大量外省无家可归的逃难民众涌入粤省,省府希望民众能够帮忙安置,有条件的家庭可在民政厅派出的各个办事点登记,并领取相应的物资。第三,鉴于大量伤员滞留医院,省府希望民众能够帮忙将部分需要调理养伤的官兵带回家,有条件并愿意这么做的民众,可在民政厅派出的各个办事点登记,并领取相应的物资。

第四,粤省省府决定在一年内,全体工作人员只发七成的薪水,希望这些工作人员的家庭能够理解。第五,鉴于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,省府将在广大农区完善水利工程,请各县的民众给予支持,义务出工……

林林总总有不少,不过每一条基本都考虑了民众的承受能力,告示一出,大批民众行动了起来,有的认一两项,也有的几乎全部都参与。

与此同时,六十七集团军下发了一道开创先河的命令,总司令韩勇要求全军十几万官兵要牢记为国为家为所爱的人的信念,牢记没有粤省两千多万民众的支持,一切胜利都不可能实现,他下令全军必须投入到生产重建之中,帮助战区民众修建损毁的房屋,开垦新的农田,修缮道路,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当中…

十一月二十七日,羊城日报刊登了题为军民鱼水情、人民子弟兵的文章,作者就是羊城最高领导韩勇,在文章中,他阐述了军队和民众的关系,军队和民众相互支撑,密不可分的情感……,这篇文章引起很大反响,广大官兵和民众都高度认同,尤其是集团军的官兵,子弟兵!这让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归属感。

热情被调动起来,六十七集团军七十三师在惠阳开始帮助民众修建房屋,在惠阳这片土地上,前段时间的大战已经让官兵和民众相互依靠,李长虎和何光,何虎都不需要怎么动员,军民就打成一片,任凭寒风刺骨,也不能阻挡他们重建家园的动力。

歌唱祖国……,伴随着杨红和袁辑贞悠扬的歌声,羊城之声的播音员声情并茂的诉说着惠阳的每一件事,惠阳率先爆发,其余的县敞开了他们的怀抱,请省府让滞留在口内各县的难民前往各县安置,各县县长商议后,决定各县将两成的物资捐出来,作为安置民众的生产基础。

清远、佛山、肇庆紧随其后,这三县没遭遇战火,也是各县中条件最好的,三县县长在县议会的许可下,向省府提出他们三县可以将一半的难民安置到民众家里暂住,并提出不需要省里的物资,他们自己解决。

在各县都有所行动后,六十七集团军副总参谋长李钦文发布集团军命令,除了必要的留守部队,各师到各地参与生产建设,七十三师师负责惠阳、东莞,骑兵军负责宝安、粤东,快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