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醉红妆>科幻灵异>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> 本书发布一周年啦!总结感谢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本书发布一周年啦!总结感谢(2 / 4)

骂我,所以我就把他们都删了,有段时间甚至无差别的扫射一切评价,蹲在作者后台机械性的删了三个小时的评论。

我觉得误伤好评的概率在一半一半,大家要是发现自己的长评被删了,可能就是作者没吃药半夜发疯的产物。

我错了,我以后会好好吃药的,非常抱歉被删评或者被误伤的读者,作者以后尽量减少发疯次数。

当然,有一些你写的太长的评论,有可能会被起点吞掉,那个不是作者能控制得了的,如果你确实觉得自己的建议非常的中肯,对作者很有用,可以加群,然后敲小窗联系我。

网络上,对于这本书的评价,大体是褒贬不一。

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其中一半的人说,我开头前30章写的像一坨狗屎,另一半的人,说我过了30章之后,写的像一坨狗屎。

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网络二元化的产物,而是代表着两种读者群体。

虽然前面的部分没有大纲,剧情整体也比较单薄,走的是传统线性网文的路线,没有太多文笔发挥的空间,但是节奏快、爽感足,比较适合习惯了快节奏阅读的读者。

后半部分,作者开始重新整理剧情,并且转而尝试单元剧类写法的时候,这类读者可能会觉得,节奏变得拖沓,掺杂了太多与剧情推进无意义的描写和抒情。

而喜欢看后半部分的读者,可能正是欣赏作者的笔力和文笔,同时,对单元剧类叙事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,所以会觉得前面主角频繁的切换世界,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剧情推动工具人稍显单薄。

要说作者更喜欢哪种,类型其实也各有褒贬,如果整本书都以前30章这样的方式展开,作者会很舒服。

作为曾经熟练混迹于某些爽文网站的我来讲,写一条单线叙事、节奏飞快,充斥着大量爽点的爽文,完全不用过脑子。

那些爽点构建的方法,就好像刻在了我的基因里一样,我曾经也拿着这把刀,在某些网站叱吒风云,杀出重围,取得过不俗的成绩。

而如果采取第二种方法,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,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,作者的大纲和细纲里,大多是主线剧情及人物设定。

你们在文中看到的所有call back,和埋伏笔、收伏笔,某些重复句子的运用,某些人物的重复反应,和递进反应,全部都是记在作者脑子里的。

一方面,我的大脑要承担非常琐碎的记录的工作,一方面,又要承担很大的完善剧情的情绪压力,作者这一年来,虽然足不出户,但是过的那叫一个跌宕起伏,波澜壮阔。

之前的某些剧情里,作者说自己喝酒了,是真的喝酒了。

而且喝的程度,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,尤其是写哥谭的部分,很多情况下都是处于不省人事的前奏期。

很多人可能觉得,这本书里蝙蝠侠的转变过程很有意思,因为那其实是作者的康复过程。

前半段的偏执、固执、混乱,大部分都是在酒精的麻痹作用下所产生的,而后期的理智、坚持和突然想开了,大部分都是在足量药物的作用下写出来的。

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。

可能有人觉得,我是生活所迫,为了赚钱,但其实不是。

我的家庭情况还可以,没有任何家庭压力,没有兄弟姐妹,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,我上班和之前写小说挣的钱,已经足够我在一个物价堪比一线城市的城市,活得非常潇洒了。

所以,我到底在干嘛?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痛苦?为什么要在简单和困难之间,选择最为吃力不讨好的一条路?

我半夜横竖睡不着,起来细想才发现,那字缝里密密麻麻的都是两个字——“热爱”。

你可能会感觉到有点肉麻,但是其实,所有进行长篇小说的作者,在进行创作的时候,如果没有热爱和创作激情支撑着的话,赚的钱都不够买药的。

前提是认真创作,不是像我以前那样提笔造屎。

其实我也认真分析过,我焦虑情绪的绝大多数来源就是,我明知道,这是一本已经注定不够完美的书,就好像本书的主角席勒,出生就带有几乎不可被治愈的精神疾病。

但是,焦虑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,就是完美主义倾向,俗话说就是强迫症。

有一段时间里,我坐在桌边看着桌上的酒瓶,就好像对面坐着另一个我。

那个我是残缺的,是不论用什么办法,都不可能再变得完美的,像这本小说,也像很多人的人生经历。

她在不停的对我说,如果你继续下去,只是给所有人徒增痛苦,就好像那些天生患有精神疾病,但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病人一样。

别人不舍得他死,可是他也没法好好活。

内心中会有一个声音催促着你,去做一个本来应该是极端,但她告诉你,这是果断和判断力的决定。

那么当时,我又是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决定呢?

因为我翻来覆去,思来想去,还是觉得舍不得。

可能很多人知道,我在某个网站的练笔之作,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更新,我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,有一种非常强烈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